川东猎犬的介绍



  中文学名:川东猎犬

  中文别名:重庆犬、邻水狗

  英文名:

  原籍:四川东部地区-邻水县

  体

 

中文学名:川东猎犬

中文别名:重庆犬、邻水

英文名:

原籍:四川东部地区-邻水县

体形:中小型犬-分内山犬、外山犬

身高:-内山犬30厘米--40厘米;-外山犬35厘米--60厘米

体重:-内山犬8公斤--15公斤;-外山犬16公斤--30公斤

寿命: 10年 -- 14年

每窝产子:-内山犬 3只左右;-外山犬 4只左右

品种历史

该犬种原产于川东地区的广安邻水、合川、大竹、武胜、岳池,解放前主要用于看守大户人家的院和打猎活动。90年代初,该犬种玩赏家周光、李昌利、姜生明等到原产地作了大量的考证,确认了这一犬种,只是其体型大小、毛色因地理差异而略显不同。该犬种当时没有一个规范的称谓,就连本地人也不知是什么犬种。

为了开发我国犬种资源,周光先生科学而简明地根据产地和主要功能起名为川东猎犬。并于1994年在《中国养犬》杂志第二期中推荐川东猎犬。重庆直辖后“川东”这个地名词较为广义,而该犬种具有狩猎、斗犬、观赏、看家护院四大功能,为重庆所独有,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古老而珍贵的犬种,2000年4月经重庆市宠物协会研究决定更名为”重庆犬”。

据考古学家考证,该犬服务于人类至少有2000年历史。多年来,在重庆地区发掘的汉代墓群中,发现大量形似该犬的陶俑,墓门中的守护神也有该犬的图形模样。由此可见,在2000多年前川东犬已深受人们的宠爱。在有一段时期,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变迁,川东犬的数目不断减少,成为濒临灭绝的犬种。

形态特征

体形 身高:约25—30cm 体重:约8—12kg 颈长:约8—10cm 躯干长:约30—35cm 尾长:约15—18cm.属小型犬种,身形小巧、肌肉发达、爆发力强、嗅觉灵敏。后肢略高于前肢,后腿弯曲成弓,躯干微向前倾钭,步态敏捷轻盈。

头部: 正面观头脸呈倒梯形-即“头似邦”,五官紧骤,面部多皱。额皱呈“川”字或复“川”字。

耳朵 :耳薄直立,其廓呈三角形。

眼睛 :上眼睑肥厚附眉痣,眼眶突出、眼神阴森,面带煞气。

鼻子 :细砂纹鼻头乌黑光亮。

下巴 :嘴形呈竹筒状-俗称“竹筒嘴”,唇黑。牙齿洁白锋利,正常咬合。舌头有点状或斑状黑纹-即“口含花”。

四肢 :前胸开阔尤如“怀中抱月”,部分猎犬见少量白色胸毛-俗称“胸花”。前腿骨量大。正面观,肩胛自下双腿呈倒花瓶状。后肢:后腿略长于前腿。腿骨与胫骨成适当角度,跗关节至足跟与地面垂直且左右平行。后腿整体弯曲,尤如弯弓-即“脚似弯弓”。

足掌: 掌趾结实紧收,趾前沿呈半圆形,踏地有力,附飞趾,前后趾均为黑色指甲。后脚趾紧收,掌长略大于前掌,无飞趾。

尾巴 :后面观,其臀部较开阔,肛门大而突出。肛门形状有“姜疤屁眼”-意即大而突起、“靶心屁眼”-意即利索紧收之说。尾部浑圆急速收小,其尾形婉如春笋-俗称“笋子尾”,左右摆动有力。

被毛: 被毛单片毛、毛质粗短硬朗,触之扎手。

毛色: 毛色以铁锈红、深棕为常见。

民间选育川东口诀:头似邦、背似虾、脚似弯弓、耳似羊叉、嘴似棺材、尾似笋、眼似铜铃、口含花。

性格

一直以来,川东犬在民间被用作护院和打猎之用,因此其机警、勇敢、沉稳、自信、直率、忠诚的性情得以延续至今。川东犬具有很强的领地观念,对陌生人会保留一定的警惕性。

习性

该犬性格外向,勇敢有攻击性,这跟本身的猎犬背景吻合,对主人极度忠诚,对陌生人强烈的敌意。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