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货崛起推动宠物经济实现价值链攀升

□ 胡立彪知名市场咨询机构久谦近日发布的2025“双11”大促分析报告指出,宠物经济升温,“双11”期间宠物消费热潮持续。数据显示,天猫“双11”

□ 胡立彪

知名市场咨询机构久谦近日发布的2025“双11”大促分析报告指出,宠物经济升温,“双11”期间宠物消费热潮持续。数据显示,天“双11”首日(10月15日)成交破千万元的宠物品牌中,国产品牌占比高达68%。反映出在当前宠物经济市场竞争格局中,国产品牌逐渐取代海外品牌,成为市场主流。

曾几何时,宠物食品货架上充斥着外文标签,宠物医院里推荐的多是进口药品,宠物主人之间流传着“进口即高端”的消费信条。然而,这一景象正在悄然改变。随着宠物经济蓬勃发展,一股国产替代的浪潮席卷而来。这不仅仅是一场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,更是一次深层次的价值重构与产业蜕变。

宠物市场国产品牌兴起,其深层动力源于供给与需求双侧的协同进化。从供给端看,国产品牌已完成从粗放模仿到精准创新的跨越。今年“双11”首日,麦富迪全店成交同比增长超90%,蓝氏猎乳鸽猫粮在膨化粮这一进口传统优势领域夺得单品冠军——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国产品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、对供应链的精耕细作、对品质标准的不断提升。它们不再满足于以价换量,而是通过技术突破与品类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,实现了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质变。

从需求端观察,新一代宠物主人的消费心理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。他们更为理性务实,不再盲目崇拜国外品牌,而是基于产品成分、功能设计、使用体验做出选择;他们更具文化自信,对国产品牌抱有更开放包容的态度;他们更注重个性化表达,渴望产品能与自己的养宠理念、生活方式产生共鸣。许翠花植物猫砂预售1分钟即超去年“双11”全周期销售额,开售4小时激增560%的现象,正是品牌精准捕捉消费痛点、以差异化创新满足细分需求的成功范例。

国货品牌崛起,正在重构宠物行业的价值生态。传统模式下,国际品牌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占据价值链顶端,国产品牌则被挤压在低端市场。而今,国产品牌通过打通研发、生产、营销全链路,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。它们或是深耕细分品类打造爆款,或是依托数字化能力直达用户,或是构建独特品牌文化培育忠诚度,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增长路径。Toptrees烘焙猫粮“双11”首日成交飙升170%的背后,是工艺创新带来的产品力突破,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养宠需求的深度回应。

宠物经济国产替代的进程,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更为宏大的时代变迁。这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替,更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映照。从依赖代工到自主创新,从追随潮流到设定标准,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,国产品牌的成长轨迹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跃升同频共振。宠物消费领域的国产化突破,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先行试验。

也应意识到,国产品牌在享受增长红利的同时,也面临着从“爆款”到“经典”、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的考验。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,创新迭代成为常态;行业竞争日趋激烈,品牌建设任重道远。同时,在宠物医疗、高端营养、智能用品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领域,国产替代仍有广阔空间;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制定,从国内市场到全球竞争,国产品牌面临更多元的挑战。只有那些在快速扩张中守住品质底线,在营销热潮中夯实技术根基,将中国制造优势与全球创新资源相融合,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统一,将产品功能与情感联结相结合的品牌,才有机会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占据制高点。

宠物消费的国货崛起,本质上是一场关乎信任、品质与价值的重建工程。它标志着中国品牌正逐渐摆脱“追随者”的定位,向着“并行者”乃至“引领者”的角色转变。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勇气,也需要理性的消费者生态、健康的行业规范、完善的监管体系作为支撑。当国产品牌不再仅仅依靠“国产”标签获取市场,而是凭借卓越的产品力、持续的创新力与深厚的品牌力赢得消费者持久信赖,中国宠物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。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为您推荐